板橋林家花園梁承忠傳統樂器收藏展
十二月 6, 2008 on 9:18 pm | In 板橋林家花園與梁承忠傳統樂器收藏展, 逍遙遊 |門票
門口的海報
園內小徑
往觀稼樓入口
觀稼樓前庭
汲古書屋(藏書閣)
來青閣
面對來青閣的開軒一笑戲台
園內的迴廊一隅
園區一景
廳內的花燈與雕樑畫棟
園區一景
方鑑齋對面的戲亭
橫虹臥月
定靜堂內梁承忠收藏樂器展
南管二弦
年代:現代 材質:竹、林投木 長75公分、筒寬13.3公分
特點:其弦軫反插形式為現存胡琴類樂器中,與宋代「奚琴」最為相近,為古樂器遺存之活化石;宋代陳暘所著「樂書」有圖載。以竹為琴桿,林投木為琴筒,桐木面板,裝絲弦,分為母線與子線,象徵傳統文化之陰陽調和;五度定弦,為「士、工」;實際音高若對照西樂約比為「g、d1」。拉奏法特殊,例如母線只拉不推;子線遇工只推不拉,其餘取因拉推不限。
用途:南管音樂合奏,使用南管譜記譜。
大胡
年代:早期
材質:木、蛇皮
尺寸:長公分、筒長公分
特點:此胡琴教現代胡琴大,琴桿為圓桿,為早期台灣民間製作之胡琴,五度定弦,音色寬厚。
用途:早期台灣歌仔戲曲合奏與伴奏。
大廣弦
年代:早期
材質:木
尺寸:長48公分、筒長15公分
特點:此琴為台灣民間所製,琴筒寬度教一般京胡大,音色寬厚常使用於台灣傳統音樂中,以補主胡音色之不足。
用途:北管音樂,歌仔戲戲曲伴奏,五度定弦。
四胡
年代:民初
材質:老紅木、銅、蛇皮等
尺寸:長83公分、筒長14.5公分
特點:此琴以老紅木為琴桿,黃銅做琴筒,白獸骨為琴帽,作工精緻,後配以絲弦、雙馬尾琴弓,蛇皮亦為原件。
用途:流行於中國華北與蒙古地區,常用於地方小戲與說唱,例如二人台、皮影戲和大鼓說唱等,弦以兩條同音,分內外兩組,定弦為「g、d1」,五度定弦。
殼仔弦
年代:1980年
材質:木
尺寸:長65.3公分
特點:為台灣常見之傳統樂器,以木為琴面板。此琴製作雖不甚工,但別有一番民間粗礦味道。
用途:台灣傳統歌謠、音樂與戲曲合音;在歌仔戲與北管福路(舊路)音樂中是為主胡。
長柄月琴
年代:早期
材質:台灣檜木
尺寸:長86公分、寬36公分
特點:為日治時期或光復初期所造,底板與面板均為整板圓形,整體秀氣,特殊之處為連接底板與面板之琴框為榫接式,製作難度很高,為傳統家具之做法,亦是家具工藝影響樂器製作之例證。
用途:台灣傳統合奏與戲曲等,如南管系統之太平歌、北管合樂、歌仔戲等。說唱音樂之用獨奏性較強,如台灣唸歌或恆春民謠等,是最具台灣特色之代表樂器。為四相七品,兩弦,四度定弦,稱為母線與子線,象徵傳統文化之陰陽調和。使用絲弦或尼龍線,可用手彈或撥片彈奏。
南管琵琶(睡月)
陳劍南造南管琵琶背板(潯陽)
年代:大正十年(民國10年)
材質:台灣杉木
尺寸:長84公分、寬32公分
特點:由陳劍南先生所造,因年久失修,面板鳳尾均已脫落,並在底部有一裂痕。此背板鑿跡甚深,弧度優美,整體大器,非常耐看﹔板漆以栗殼色,背板並淺刻「潯陽」二字。
用途:傳統南管音樂合奏。使用樂譜為南管譜與一般工尺譜不同;南管譜為「ㄨ、工、六、士、一」,實際音高若對照西樂約比為「c1、d1、e1、g1、a1」,為五聲音階形式。南管琵琶定弦為「工、士、一、工」,實際音高若對照西樂約比為「d、g、a、d1」。演奏技法教國樂琵琶少,為4相十三品。
紅漆描金揚琴
年代:民初
材質:櫸木、桐木等
尺寸:長78公分、寬29公分、高10公分
特點:此琴為二橋,樣式精巧,通體紅色,盒上有金聲老館之商標字樣;地點為廣州。面板之二共鳴孔以骨雕人物裝飾、並有工尺音位表黏附於其上。盒蓋上以金漆彩繪昆蟲、花卉、禽鳥等吉祥圖樣。三弦同一音,共十四音。
用途:古稱「洋琴」、「銅絲琴」或「蝴蝶琴」。源於中亞彈撥樂器「桑圖爾」,約在明代時傳入中國。由於音色共鳴大,便逐漸融入於各地方之傳統樂種、說唱與戲曲之合奏或伴奏。例如四川揚琴、潮州弦絲樂等。民國之後發展出現代揚琴之形制。
北管大鑼(左營安樂軒)
年代:早期
材質:銅
尺寸:直徑60公分、寬15.2公分
特點:原為黃銅色,年久因氧化而轉為灰黑色,略帶銅綠。中間突起部分因過度使用而有裂,後有焊補,鑼面以紅漆書「左營安樂軒」字樣。
用途:南部地區北管音樂合奏之用,為北管之重要樂器與標誌;因中間突起,又稱「突心鑼」或「大乳鑼」。
鑼(岡山仔三府王殿)
年代:早期
材質:銅
尺寸:直徑27.4公分
特點:鑼面平整,原為黃銅色,年久因氧化而轉為灰黑色,略帶銅綠,邊有裂。鑼腹以紅漆書「岡山仔三府王殿」,此為舊地名,今地點為高雄市前鎮區。
用途:為祭神儀式所用之法器。
小抄(小鈸)
年代:早期
材質:銅
尺寸:直徑15公分
特點:製作精細小巧,並飾以彩帶,聲音細而不吵。
用途:祭典儀式、北管音樂、戲曲或歌仔戲武場之用。
台灣中部體北管小堂鼓(附雕花摺疊鼓架)
年代:民初
材質:皮革、木、竹釘等
尺寸:直徑20公分、高25公分(鼓),
高73公分、展開43公分(鼓架)
特點:小堂鼓飾以黑漆,因年代久遠而略顯剝落,鼓皮以竹釘為卯,比一般堂鼓略小。雕花摺疊鼓架樣式特別,為捲雲狀滾邊,施以褐漆,大小合宜,整體看來生動不呆板;亦為榫接式,兩邊可活動,為傳統家具工藝之應用。其風格為以鹿港為主的中部做法。
用途:為中部地區北管樂合奏之用
法螺
年代:現代
材質:大法螺
尺寸:長35.2公分、寬24公分
特點:音色嘹厚而悠遠。
用途:台灣民間儀式之用,為法器。
台灣黑牛角法螺
年代:早期
材質:黑牛角
尺寸:長33.4公分、寬12公分
特點:整體彎曲,以整根牛角製成,吹嘴另做可分開,為台灣民間特有之號角。
用途:祭祀小法、牽亡儀式用,在儀式中象徵著請神和昭告之用,為法器。
西藏腿骨剛令(號角)
年代:早期
材質:哺乳類腿骨
尺寸:長34公分
特點:又稱「脛骨號」。年代久遠,以唇振器鳴發聲。
用途:藏傳佛教儀式之用,為法器。
南管洞簫(鴨嘴口緣)
年代:早期
材質:台灣桂竹
尺寸:長56公分
特點:為少見之扁竹樣式,而為符合南管十節九目之制,所以尾端有接,整體並推以生漆,工藝精巧,音高稍高但律準。吹嘴為雞嘴(V形吹嘴),音色高揚略尖,南管合樂時較為突出,外形秀氣沉穩,較為罕見。
用途:南管音樂合奏之用。
小嗩吶(噯仔)
年代:民初
材質:木桿、錫碗
尺寸:長30.5公分、寬8公分
特點:此嗩吶小巧精緻,錫碗因年久略為變形,管身靠銅心部分有款印,但不甚清楚,聲音細小而高。
用途:南管合奏與其他傳統音樂用。
北管嗩吶(大吹)
年代:民初
材質:櫸木、銅錫
尺寸:長43.3公分、寬11公分
特點:分為銅心、管身與碗三部分,管有裂縫,後補之,其碗之樣式仍保留明代嗩吶之突環設計,與現代國樂嗩吶不同。
用途:傳統北管吹打音樂合奏之用,為北管之重要樂器與標誌。
三落大厝入口處的石碑(目前仍為私人祭祀公業,但已無住人)
三落大院內的聖旨碑
三落大厝的正廳
光緒賜匾
No Comments yet »
發表留言
Copyrights © 2007 Bai-Yue MUSIC | Powered by WordPress ^Top^